当前位置:心智源首页 >> 心理专栏 >> 情绪管理

应不应该让孩子哭

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免伴随着哭泣,摔了跤、被小伙伴打了一下,让老师批评了……孩子哭了,你通常怎么处理的?专家认为,允许孩子充分表达委屈、悲伤等负面情绪更有利于心理健康。

   孩子哭泣时,父母常见的处理误区如下:


  误区一:责怪

  小雯不小心摔了一跤,爬起来后哇哇大哭,一旁的妈妈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着急地对女儿说:“让妈妈看看你摔着没有?你走路怎么那么不小心!”妈妈着急的心理不经意间变成了对孩子走路不小心的责怪,这么几次后妈妈发现,现在小雯摔跤后,爬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寻求安慰,而是用惶恐的眼神看着妈妈,生怕妈妈责怪她。为什么小雯摔跤后在疼痛的同时还感到惶恐?这是因为孩子在摔跤后,没有得到家长情绪的认同和安慰,不仅如此,家长还责怪孩子,因此孩子不敢再在家长身上寻找依靠和支持。

  误区二:消极评价

  浩浩不小心被凳子腿绊倒了,一下子浩浩的眼泪便夺眶而出。爸爸看着这个不坚强的孩子,忍不住说:“这一点小事也哭,你怎么那么懦弱?将来怎么当男子汉?”其实任何时候,家长都不应该对孩子说这样的话。孩子可能会产生“懦弱”这个认同,“懦弱”这个词就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,成为一种无形的阴影,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。自我价值感低了,那么孩子将来在处理事情时,就会没有信心或感到无力。

  误区三:转移注意力

  妞妞的玩具被妈妈不小心踩坏了,妞妞心疼地看着破损的玩具,哭了起来。妈妈赶紧打开电视机,让孩子看电视转移注意力:”妞妞你看,电视上那花花绿绿的是什么?“妞妞循声望去,果然把玩具的事忘了一大半,停止哭泣看起电视来。当孩子哭的时候,很多家长都会用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让孩子停止哭闹。但这是一种变相压抑孩子的情绪的做法,这会剥夺孩子情绪自由表达的机会。另外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遇到挫折时,家长会买好吃的给孩子吃,以此转移其注意力,这也是欠妥的处理方法,容易导致很多孩子成年后将食物或购物与痛苦的情绪联系起来,当他们感到痛苦时,便会通过吃和购物来应对痛苦。

  误区四:推卸责任

  小翔在客厅内上串下跳地玩”泰山“游戏,不小心被桌子角撞到了头,疼痛让小翔大哭起来。在厨房忙着做饭的妈妈赶紧来到小翔身边,了解事情原委后”狠狠地打了桌子两下:“都怪这桌子不好,它不乖,我们打它!”当孩子被桌子撞倒时,一些家长都会用这种推脱责任的方式为孩子疏导情绪。殊不知,用这种方法应对孩子的哭泣,只会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。如果这样的情形多次发生,很容易导致孩子在遇到挫折时,不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,而总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。

  以上各种方法的目的都是让孩子不哭,如果孩子在哭的时候,成人的第一反应是停止他的哭声,孩子自由表达情感的权利就被剥夺了。如果孩子不能够自由表达情感,孩子的情感发育就受到了阻碍。孩子慢慢会认为“哭”是不对的,“笑”才是对的。其实,“笑”只是成人所期待的孩子的状态。于是孩子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学会了掩饰自己的情感、逃避自己的情绪、挂上一个虚伪勉强的笑容来迎合别人的期待。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多少这样的人,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,压抑着负面情绪,伪装着快乐,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以至于需要寻求心理治疗?反思我们家长,我们自己又是不是能够自由的表达情绪?能否允许自己畅快地痛哭、真诚地大笑?
 1/2    1 2 下一页 尾页